close
一名李姓婦人因為長期腹痛,感覺好像「有東西
要掉出陰道」,但遍尋醫師仍無法根治,5年前甚
至切除子宮,沒想到疼痛依然存在,還被家人誤
以為精神問題,直到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金
宏諺診斷,確認為「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」,施
以適當藥物治療,才有效減緩病人的長期疼痛感。
金宏諺指出,根據美國統計,每年有十分之一的子
宮切除手術是因為「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」,顯示
大多數醫護人員對這種病症仍是非常陌生,至今這
種疼痛症仍困擾著許多婦女,直到近年隨著婦女泌
尿專科的成立及觀念普及,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的
診斷及治療才有長足進步。
金宏諺指出,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病患年齡從17歲
到中年都有,以李姓婦人為例,她從婚前就有痛經
病史,婚後才到婦產科求診,一開始被以子宮內膜
異位症方式治療,吃藥無效後還接受腹腔鏡手術,
仍找不出原因,生完兩個寶寶後情況變得更嚴重,
除了腹痛,還發生頻尿、解小便困難的症狀。
金宏諺說,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的禍首在子宮陰道
旁的肌肉韌帶而非子宮,因肌肉韌帶位於骨盆腔深
處,除了靠藥物止痛,很難靠熱敷、電療或推拿等
按摩復健方式治療,目前醫界對造成慢性骨盆肌肉
疼痛症的原因仍不確定,因此尚無有效預防方法,
但若能正確診斷加上藥物治療,可大幅改善疼痛。
全站熱搜